第209章 故国

        永定卫城坐东向西,北面临水、南面靠山,主要作用是作为防御西部少数民族进攻湖广平原的据点。

        不久后探马来报,卫城附近的南边树林里有马队,无法看清数量。

        张宁猜测可能最多一两百骑,不可能有太多骑兵;因为南方不是有山就是水网纵横,本来就不适合骑兵运动,地方偏僻的永定卫不可能养着大量的马匹。

        众将都等待着他的决定,是不是要出战?

        也许大部分将领都希望他当机立断、下令整军备战……

        今天早上看起来天气晴朗、微风抚绕,敌兵出城对决,看起来是个厮杀的好日子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是他却犹豫了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传令,集结训练半个时辰,然后继续昨天的安排,修营寨。”张宁干脆地说道。韦斌等人脸上掩不住有些失望,而周梦熊倒是微微点头。

        犹豫就是没有把握,在要他马上拿出决定、无法摇摆不决的情况下,以他的性格只能下这样的命令。

        他见将领们的表情,又道:“两军相距约十里,少量骑兵突袭过来毫无意义,步军前来至少要一个时辰,我们有足够的时间聚集布阵。不用管他们,修建营寨便是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大伙只得领命而去。

        眼前这几百号人,张宁花了半年多时间才陆续凑齐,而且在各种有利的机遇下;来之不易,不能随便就拿去葬送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实际上他很清楚自己的处境,现在这种时候一旦吃了败仗,以后便再没有机会起兵:人们不会第二次相信他能干出什么名堂,很难有人愿意跟着送命;在沮丧的情况下,人们宁肯坐以待毙也不容易拿出勇气。

        人道失败是成功之母,但有时候却只能胜不能败,脆弱到了极点。

        张宁想起了姚姬作的那悲伤的曲子:明白胜利的珍贵,对胜利的渴望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叫那几个人过来,试试新练的军乐《故国》。”他回头对站在中军帐前的侍卫道。

        不一会儿,几个人就走了过来,除了后面的几个学徒,主要的乐工是父子俩人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们都穿着田野灰色的军服,却不带兵器,老头背着一张油布包的筝,后生手里拿着一根长笛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们得到张宁的赞同,便在帐前摆开了乐器。

        叮咚的琴声奏响,起初是缓慢的节奏,笛声随后响起,张宁的心情为之一变,仿佛觉得这一切都有意义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远处的山脉、矗立的箭楼,仿佛都在时光的长河中流淌,就如澧水河面的粼粼波光,苍凉而又美丽。

        他向河对岸看去,想象着原野深处耕种的农夫以及村庄里织布的妇人。

        渐渐地,他抬起头看到了初升的朝阳,如同希望、如同铁戈铮鸣中的鲜血和奋战。

        他的手紧紧按在了腰间的佩剑上……

        眼前好像又出现了华丽的宫殿,女神般美丽的贵妇……

        乐声逐渐归于平静,张宁转过身时,见周梦熊等人正看着自己。张宁心道:或许自己太矫情了?

        年近五十的周梦熊一脸淡然,忽然开口说道:“刘鹤举指挥使会主动来攻的,他自恃兵多,定然立功心切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张宁微微点头,心道周梦熊是在支持自己的明智决定?

        不知怎地,他忽然又想起胡滢来,胡滢教会了他官场上要沉得住气;也不知这老“同僚”现在混得如何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周梦熊又道:“马队不会率先出击,刘鹤举将马队布置在侧翼林中,目的应该是想等我军溃散时进行追杀;如果两军僵持,马队也可能在期间从侧翼或后方试图破阵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周将军言之有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若是能正面击溃官军,追击至城下,须得防着城内有投石炮。这东西一般都布置在城墙内,没接战之前发现不了;明军的投石炮一般射程三百步到四百步。弩炮和火炮一般会放在城墙上,既然探马没看到,永定卫应该是没有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……

        两天后,腊月二十七日清晨,卫城兵终于向西挺进。

        除夕之前,也不知那刘鹤举存心想让很多官兵过不了这个年,还是想年前立个大功欢喜一下。

        这边的营寨基本修好了,周围挖了一条深壕沟,修筑八座箭塔,四面用木头和土墙构筑了防御圈,墙外用削尖的木头和竹子弄了拒马桩,整体完全是座临时的小城一般。

        正东门修筑了一道辕门,木匠出身的士卒不忘在上面的木板上刻了五个字:永定营左哨,另雕刻一只朱雀图,甚是美观。

        张宁下令杂兵守营,战兵出寨集结,背营结阵。

        牛角号以三声长三声短的节奏连续吹响,各小队在队正的带领下小跑着出营,步调整齐秩序良好。

        中军大旗在空地上竖了起来,各队以此为坐标列队结阵。

        全哨有三种旗帜,一面中军大旌旗、画着黑墨朱雀,第二种是各百户大队的方旗、写着数字,第三种小队的朱雀三角旗插在队正的背上。

        中军大旗是黄色,其它红色,一时间人群中旗帜飞扬,十分漂亮。

        阵营分作五个部分,成密集方阵排列。

        中军位于中央;最前面是第三大队,两排全副武装的步军,每排六十一人,手持两丈长的长矛,背着铁皮木方盾和短枪两枝、腰佩单刀,身披竹甲,基本是武装到了牙齿;后面是第一、第二大队火枪兵,四排纵深,装备火绳枪和单刀圆盾;右翼是第四大队,面向南,防御侧翼;第五大队在最后面背靠营地,作为预备队。

        整个阵营凭借澧水河为左翼,背靠营寨,两面暴露的防御性队列,以火绳枪队为核心,等着迫不及待的官军来攻。

        等了许久,东面还算整齐的脚步声大响,人马嘈杂,黑压压的一片人马自地平线上涌了过来。因为地面植被较好,并没有灰尘满天的景象。

        等越来越近了,张宁看清楚官军果然还是步兵为主,南面侧翼的一小股马队跟着大部缓慢前进。

        远远看去,官兵的衣甲其实和张宁军有点相似,将领一身铁甲头盔不同,士卒着甲不全,衣服也是灰色的、裤子颜色较浅,同样戴宽沿帽,只是帽子上插着一些红缨。

        人马上空竖着的如林兵器,看来还是长矛为主。

        估算着官兵的进军速度,他们肯定无法携带重武器。

        当然官军也应该认为“叛军”没有重型远程武器,因为从西部山区下来,太重的东西根本搬不动。

        于是官军行进到二百余步的距离才停下来,几个弓兵抛射弓箭,定住阵脚,后面的大股兵马陆续前进结阵。

        旌旗飞扬,一面大旗上写着字:永定卫指挥使刘。

        目测官军总兵力超过一千,占地面积几乎是这边的两倍。

        张宁策马到阵前,注意观察那些刚从村子里训练出来的农户军士,人们的脸色不出意外地露出了紧张。

        其实张宁的感觉是阵前几乎没有什么畏惧感,因为很多人在一块儿,居群动物的人类抱团时其实并不会觉得恐慌。他此刻反而有些兴奋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时对面走出三骑,挥舞着旗帜走了几十步,大喊道:“来者何人,出来见面认一认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打之前还要屁话两句,但也不能不接招输了气势。

        张宁想起在徐州时汉王的干法,可能见面就干起架来,当下便点韦斌和张承宗同往,这两个人在校场上格斗时张宁见过,很有些身手。

        这边三骑也扛着一面朱雀旗出阵,前行了七八十步停下来。张宁朗声喊道:“大明建文皇帝三皇子在此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哈哈……”那边三个大汉突然大笑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中间的胖汉拿着长矛回头指了一番,喊道:“强弱分明,你们招摇撞骗的什么三皇子现在来投降,本指挥使可以免你一死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张宁道:“刘指挥莫非脑残了,我等率军攻城,难道大老远跑来投降的?建文皇帝乃大明正统、天下皆知,我军以正义伐不义,难道要向依附篡国者盘剥士卒百姓乞要荣华富贵的无耻小人投降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糙!”胖大汉骂了一句,“反贼居然倒打一耙!”

        张宁笑道:“多费口舌无益,刘指挥请回,咱们战场上真刀真枪的来岂不更好?”说罢拱了拱手,喊了声走,带着两员武将调马便回。

        张宁策马从阵前横着飞奔而过,大喊道:“诸位堂堂七尺儿郎、忠臣良将之后,愿意一辈子背负冤屈骂名躲在深山苟活吗?”

        众军纷纷吼道:“不愿意……”张宁又道:“南京、江南、中原膏腴之地,我们的故土,夺回一切!痛杀奸贼,复我大明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万岁!复我大明……”阵营上顿时呐喊震天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击鼓备战!”

        片刻后牛角声的苍凉呜咽在朝阳中鸣响,鼓声震天如雷。对面的鼓号也很快响起来,一时间山水之间热闹极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很快对面五排弓兵就向前挺进。韦斌扯着嗓子大喊:“准备盾牌!火枪手擅自开枪者,斩!”

        弓兵行进至一百五十步开外挺了下来,在吆喝声中拉开了弓弦,箭头斜向天空。低空的一只白鹤惊飞,扑腾着翅膀向澧水河上飞去。